
產品分類
更新時間:2025-11-17
瀏覽次數:39為適應新時期市場監管工作的動態性、現場性及高效性要求,全面提升基層食品安全風險快速識別與預警能力,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正逐步配備高智能、便攜式食品安全檢測儀。此類設備采購旨在通過技術賦能,實現從實驗室向后場、到街頭、到倉庫的監管關口前移。關于設備供應商的選擇,部門秉持嚴謹科學的態度進行綜合評估,其核心考量并非簡單的“廠家排名",而是設備與監管實戰需求的深度契合。
在評估過程中,主要依據以下幾個關鍵維度:
一、 現場適用性與操作便捷性
這是區別于實驗室儀器的核心。設備必須滿足非實驗室環境下的快速檢測需求,具備輕便易攜、堅固耐用、開機快速、檢測周期短等特點。操作界面應直觀友好,支持一鍵式操作或簡明的引導流程,確保一線監管人員經過基礎培訓即可獨立完成常規項目篩查,大幅降低對操作人員專業背景的依賴。
二、 檢測能力的精準度與覆蓋面
設備需具備可靠的精準度和靈敏度,能夠有效應對日常監管中高頻次的檢測項目,如農獸藥殘留、非法添加物(如瘦肉精、孔雀石綠)、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及微生物指標等。同時,檢測項目庫的可擴展性及通過官-方權-威機構認證的檢測方法的數量,也是衡量其技術先進性的重要標尺。
三、 數據智能化與執法支撐能力
高智能的核心體現在數據的處理與聯通。設備應具備自動采集數據、生成不可篡改的檢測報告、并可通過無線網絡實時上傳至監管平臺的功能。這不僅能規范執法流程、杜絕人為干預,更能構建起前端篩查與后端大數據風險分析的橋梁,為精準監管提供即時數據支持。
四、 堅固耐用性與售后響應速度
鑒于移動執法的特殊性,設備需能耐受運輸顛簸、溫濕度變化等復雜環境。供應商必須提供覆蓋采購單位所在地的及時、高效的售后服務網絡,確保出現故障時能快速響應、迅速修復,保障一線監管工作的連續性。
綜上所述,市場監管部門的選擇是基于一套融合了技術性能、實戰效能、數據價值及服務保障的綜合評價體系。其最終目標是遴選最能賦能一線執法、構建智慧監管新模式的戰略合作伙伴,而非聚焦于任何形式的商業排名。這一過程確保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,并直接轉化為守護人民群眾“舌尖上的安全"的實際戰斗力。

13371098225

掃碼添加微信
返回頂部點
擊
隱
藏